對行銷工作感到迷惘時,就用《我用行銷思維成為搶手的人才》的思維框架解決!

還好我看了《我用行銷思維成為搶手的人才》,幫助行銷更幫助職涯發展

衷心祈望,各位都能找到這個世界中唯有你才能填補的那一塊領域

本來不太確定到底該不該看這本書,但因為看完後,覺得還好自己有看這本書。

不確定的原因是,就我出社會後就頻繁地換過超過8份工作以上,也不停的變動職涯發展,所以對於職涯發展類的書籍跟方法論很熟悉,因此對於千篇一律要將自己準備好、做哪些努力的職涯發展書感到很疲憊。

慶幸自己有看完這本書的原因則在於,我相信每一本書來到我的跟前,我會受其吸引,一定有它的掉裡,而這本書用行銷的觀點說明要如何放大自己的優點,更令我意外的是,本書並不鼓吹你付出很多的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理想,而是想明白行銷的本質:「用精準的方式去行銷自我、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」,這樣的論調非常符合我對行銷的熱情,以及一直以來我想透過行銷帶來的價值

前言說完,接下來就整理本書對我受益的觀點,希望幫助此刻遇見文章的你=)

P.s. 因為篇幅關係,我發現要把全部細節跟內容記錄下來蠻難的,所以此篇文章僅提供粗略架構,以供之後需要時幫助思考。若想了解的更細節、獲得更多啟發,都可以再拿起本書觀看唷!

關於職涯發展的經典語錄

  • 時下的年輕人,似乎有些過於在意成長或自我實現,反而陷入無法成長的兩難境地。我將這樣的狀況稱為「自我實現的詛咒」。
  • 所謂的職涯規畫(Career Path),是你知道今天自己要往哪裡走,並不代表你知道最終的目的地在哪裡。

完成行銷的四大步驟

所謂行銷,就是「創造價值,然後傳遞、送達、進行交換」

在書中,不論是在執行行銷的過程中,或說明如何讓行銷幫助自己的職涯發展上,都緊緊地環繞著四大步驟:

  1. 先了解外在環境,並「定義市場」
  2. 了解現在能服務的對象,並「定義價值」
  3. 了解自身可以發揮的,進而「創造價值」
  4. 透過「傳遞價值」,將價值放大

決定提供價值的對象就決定了主要市場,就是「定義市場」

💡 重要的是「發現」競爭對手的這種感覺

在行銷流上,定義市場就是首先要找出切入點:並非馬上決定要以那個集團為對象,而是先從該「如何分類集團」來思考才是行銷流的做法。舉例:在高中交朋友,不會以男女、成績、那個國中來去交朋友,而是以喜好、有沒有戀愛經驗、參加社團⋯

而在職涯運用「定義市場」的技術與建議——找出「讓自己更加發光發熱的領域」,以這個觀點,作者提醒道:「許多人因為過於在意『內容的獨特性』,所以會將重點放在「自己能做到的事」,但真正重要的是「對象」到底是誰?」

而這個「對象」,不是特定的個人,而是「人的集團」。你從採訪中發現的價值,也許是僅限對方一個人的事實,能否當成「人的集團」通用的事實來看,自始至終只是假設。

這一步驟可以幫助你重新審視市場,具體來說就是「改變自己的認知」,透過

  1. 市場規模
  2. 市場性
  3. 競爭環境
  4. 關聯性
  5. 與既有事業的乘數效果

去定義市場,而第一步驟,可已先腦力激盪,盡可能找出你的所有競爭對手,再將對手分組,排除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選項,再從「顧客追求怎樣的價值?」、「自己有可能提供嗎?」的觀點,進一步縮小競爭對手,這樣在發現新競爭對手的同時,也能找出新的市場。

更進一步了解服務對象,就從「定義價值」開始

 💡 「定義價值」必須排在「創造價值」及「傳達價值」之前;價值的定義一旦錯了,之後的階段再怎麼努力,終究還是白費力氣。

而我自己看完整本書的四階段中,我最有感的也是「定義價值」這一章節,所以會在這裡有更多的解釋。

對方無法感受到的價值,等於沒價值

「所謂行銷,終歸就是『創造對方想要的價值,將價值傳遞給對方,並與對方所持有的價值交換』。在此處的價值,指的是『對方可以感受到的價值』。也就是說,如果對方無感,其實就沒有價值。」

不論是在競爭的商業環境或者人才市場中,外在的技能或者功能常常讓人感覺不出差異,因此就也讓人感到不足為奇,消費者也會陷入選擇困難之中。因此,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幫助我們釐清「知覺價值」及「情緒價值」。所謂知覺價值偏向功能性的價值,在競爭的環境中若較難在技術上超越;「情緒價值」就能幫助我們與他人拉開距離。

若以商業行銷為案例,包裝時尚的礦泉水,雖然內含物可能與其他擴權水差異不大,但卻給人一種「喝這個看起來比別人高人一等」,其價值就獲得了「感到滿足及優越」的「情緒價值」。

其中,情緒價值又可以細分為「評判價值」或「共感價值」來決一勝負,在書中作者也更近一步的整理出「價值四象限」來幫助我們定義價值。

再次提醒,值得注意的是:了解對方重視且認同的價值!

定義價值就是了解「對方真正的需要」

常常我們說要「傾聽對方的意見」只是一種比喻,實際上指的是「理解對方的需求為何」,包含對方沒有意識到的事,或者即使意識到卻不想宣之於口的事。要達到這種效果,我認為也是身為一名行銷人員的價值所在,因為能理解對方的需求,就需要專業的「知識」和「對話技術」。

書中稱傾聽顧客意見的技術為「兩階段調查」

  1. 先建立假設:沒有假設,市調就沒有意義
  2. 透過數據或執行來調整自己的What to say & how to say(這部分就在下一段詳細介紹)

其他幫助思考語錄

  • 當情緒價值是「顯在的」,其「意義」就來自與他人的關係。當你將焦點放在自己與對方的關係上,就會知道價值並非自己一人可以決定的東西,而是你必須「從對方身上發現」的東西。
  • 而「買的理由」和「不買的理由」背後,隱藏的正是這些商品的價值。

「創造價值」帶來實際益處,並「傳遞價值」讓更多受眾受益

💡 在「傳達價值」中,中繼地點就是對方「內心的狀態」。

你會發現,在行銷企劃書中的「主張」可能跟實際廣告中的文案講的不一樣?

就這是What to Say(要說什麼)與How to Say(如何說)的差異

What to day(說什麼)與How to day(如何說):你要思考的不只是自己想說什麼、公司該向他們傳達什麼,而是先思考對方的需求,理解他們想聽到什麼。

舉例,有人要你在腦海中想像洗髮精「思波綺」(TSUBAKI),我想應該沒有人會想起白色濃稠狀的液體吧?如果只說表象看見的液體,相信也不會吸引到想解決「找到能輕鬆洗掉髮膠」的男性。

除此之外,在這章的解釋中,也解惑了我對「品牌忠誠度」的重要性的疑惑。作者用「大家都愛自己的媽媽」的比喻來說明:因爲消費者會對自己長時間接觸的品牌,產生必然的好感與執著,而這也是共感價值的展現。

更多書中的經典語錄

  • 今時今日,在諸多商品的領域,決一勝負的重點已經從原本的「功能、品質」,逐漸移向「主張」或「外觀(包裝)」。以價值來說的話,現今的世界是以「評判價值」或「共感價值」來決一勝負
  • 將功能性價值化為實際有形事物的是研究開發部門,而關於情緒性價值,「定義」與「創造」則由行銷主導

WENCHIEH
WENCHIEH
文章: 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