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學了一個可以提升人際關係跟領導的課程—— 教練課
回想第一次接觸教練課,完全就是誤打誤撞。有一次我參加英文演講社(Toastmaster)的進修活動,我其實不太理解可以獲得什麼,只知道他會教你4步驟去幫助領導。
最印象深刻的就是ABC的練習。
方法是這樣的:A是述說目標困難者、B是負責無遺漏重述A的附答者、C則是站在一旁觀察一切的旁觀者。
在這過程中,
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「傾聽」跟我原本以為的完全不同。
身為一個B要不帶任何批判的說出A的原話是困難的。
而C因為旁觀者清,也總會看出跟A及B完全不同的觀察。
那是第一次,我深刻的發現:原來「傾聽」這麼難,卻也這麼的有力量!
但是,當下我也只是覺得很酷;畢竟,我不認為我是個需要成為領導的人,大部分的時候,我只需要當一個A,把自己的目標跟困難講清楚,就是很大的進步了吧!?
//
什麼讓我對教練改觀?
後來,因為我開始帶夥伴了,
我發現:身為領導,總是習慣去說、去帶領,卻沒問過他們
是否願意被帶領?
或者
達成目標得途中遇到了什麼阻礙?
我發現,原來「領導」,去「傾聽」比會「說」更重要
(畢竟心靈雞湯聽久了,你都懂套路是什麼。聽著聽著,他也只是成為一個很有道理,但與我何干的事情罷了!)
於是,我想起了「傾聽」、想起了「教練」這個技巧有在訓練。這也是我會報名這個教練課的緣由。
我希望:在我做的到的事情裡,盡可能幫助
想要改變的人更有勇氣跟動力做改變。
//
第二次ABC教練傾聽練習的啟發
這次,儘管又做了一次ABC練習,卻有另一程度的啟發。
在開始練習前,教練有先釐清一些大家對於教練的誤解。其中一個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:
教練技巧,專注的到底是「人」? 還是「事」?
問的當下,我想了很久很難抉擇;後來,教練公佈解答:處理「人」>處理「事」
儘管有了解答,仍然覺得似懂非懂。
好在後來的兩個練習,證實了處理「人」更關鍵。
今天教練課的兩個練習:
第一個練習,就是上面說的ABC教練傾聽練習
大家輪了一輪後,發現大家的邏輯偏向先整理總結,才去述說原因。
這在報告可能是很棒的技巧。
但這樣卻跟教練技巧中「看人之大」的四大信念中的「客觀」相違背。
一但下了定論,便很難保持客觀中立;一但下了定論,就會忽略中間「人」的情緒、過程與糾結在哪裡?
//
第二個練習,是為了練習教練的第二項技巧「發問」。
方式是:由一個人說出自己的困擾,另外3個人做提問,讓說出困擾的人打分數,看哪一個分數真正幫助到他思考困擾的解決辦法。
從第一Run開始,我就一直想找出一個邏輯來!我想:既然是課程跟技巧,那一定有一定可循的邏輯!之後的問句都用這個規律去套用即可。
於是,在第一Run,我發現我得高分的問句有兩個關鍵:「未來性」及「突破框架性」
舉例:他的問題是他想突破跟企業的合作。
如果我提出的問題是:
「那你有想過不合作,你的事業在2年後會是什麼樣子?」
「除了企業合作,有沒有其他更能穩固獲利的方法?」
這兩種問題,都帶來了高分。
於是,第2Run, 我就試著用一樣的方式去提問,卻發現,這些問題困擾者自己都想過,而且他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。因為對業務來說,只能遵照公司的遊戲規則去想辦法穩固業績。
所以問他:「如果不這麼做,你有沒有其他選擇?」「不這麼做,你的未來有什麼心得可能?」
反而會離題。
總結:今天教練課給我最大的啟發
也是因為無法一以慣之的用歸納法套用在每個case裡,讓我意識到我又不小心地犯了一個錯:「我總用腦子去分析,而分析是針對事的!」
對待人,因為背景不同、經歷不同、價值觀不同,是多麽多樣又有趣,卻也複雜,更應該用心去傾聽!